俗话说得好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”,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,这样的事情总是时有发生,一个人的成功往往需要很多因素的组成。
在建国前夕,我国就涌现出一大批人才,当时大部分人都是从战争中走过来了,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那个人才涌现的时代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收到该有的待遇,甚至有一些人收到了不公平待遇,邓公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在战争年代,邓公参与革命,那时候的他并没有很显眼,直到建国后,邓公才逐渐走入了公众的视野,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。
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邓公也经历了很多磨难,还差点被开除了党籍,最终还是毛主席站出来反对,邓公才能一次次站起来。
邓小平出生于四川广安,小时候接受过私塾教育,因此他在那个年代是文化人,这使得他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更重要的是,邓公还曾出国留学,不仅见识到了国外科技的先进,也亲身体验到了共产主义的魅力,也奠定了他之后要走的道路。
解放战争时期,邓小平参加过的战役数不胜数,其中他与刘伯承的“刘邓大军”挺进大别山在国际上是很出名的。
当时他们率部遇险,一度陷入困境,就连毛主席当时都紧张得不行,但都来在邓公和刘伯承的带领下,克服了国军的重重围追堵截。
正是邓公在战争时期为祖国做出的贡献,使得他在建国后被委以重任,而毛主席就是邓公的伯乐。
有人说毛主席是让中国人民“站”起来的人,邓公则是让中国人民“富”起来的人,因为邓公在建设国家上作出很多决策,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进入1983年后,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,看着中国经济逐渐发展,外交政策也在逐步调整,邓公也要关心这方面的发展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黄华进入了众人的视线,他是外交事业的重要人物,曾参与了不少外交谈判和协商。
邓公对黄华的能力很信任,但在一次会议上,邓小平批评了黄华,称他的观点是“胡说八道”,这是怎么回事?
黄华出生于1913年,自幼展现出语言天赋,后来顺利考入燕京大学,在学习的过程中决心要为改变社会而努力。
进入抗日战争后,黄华组织青年干部培训班,激励人们加入抗日行列,此后因为表现出色,见到了毛泽东主席,期间深受感触。
日本投降后,中国面临战后重建的重任,这时黄华便成为了外交官,期间做了很多努力,向国外争取援助和支持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黄华的外交手段备受赞誉,毕竟他的努力确实有了结果,大量的医疗物资运抵中国,这可帮了大忙。
1970年代后期,黄华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取代了乔冠华,成为新任外交部长,此后他迅速上岗,展现出了出色的外交手腕。
但在1985年,很多西方国家见不得我们好,记者总是问一些刁钻的问题:“香港回归后是否会有部队驻军?”
这个问题很敏感,邓小平早就表态“一定要有驻军”,但考虑到国际环境,这件事情属于机密,不允许说出来。
黄华知道这个消息,就在他想着该怎么说的时候,耿飙站出来回答:“中央不一定会在香港驻军。”
耿飙回答得非常模糊,黄华也认可,但后西方媒体却理解成“一定不驻军”,而且还说是黄华说的,邓公知道后批评了他:“一派胡言!”
后来黄华和邓公解释,邓小平辱骂这帮无良媒体,并且还向黄华表达了歉意,黄华没有介意,后来继续为国家做事。
2010年,黄华去世,终年98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