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学行书,言必称《兰亭》《圣教》;学草书,绕不开二王张怀,那么谈到楷书,绝大多数朋友想到的肯定是欧颜柳赵四大家。他们代表了这一字体的最高成就,不仅是百代之师,也是难以逾越的“高峰”。
图片
我们可以说四大家书艺绝伦、字迹精湛而多变,但要论“美感”,则“天外有天”,欧颜柳赵的字很难称得上是“最美楷书”,这通过古人对他们的评价就能看得出来。“欧楷”峭拔险绝、瘦劲刚健,然而被批评锋芒过盛,不符合“君子藏器”的内敛之美。
图片
“颜楷”雄健开阔、力有千钧,南唐后主李煜却批评“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,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。”虽然有法度,但并不美观,像“乡巴佬”。“柳楷”用笔严谨、骨力丰沛,但被米芾称为“丑书恶札”之祖,练就了容易写成“美术字”。而“赵楷”则一直被骂“俗媚无力”。
图片
因此,学他们的楷书只有将这些缺点剔除,将精华之处融会贯通,才能真正成为大师。而在清乾隆年间,有一位民间奇人就做到了,他就是高垲。高垲,字子才,号爽泉,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生于浙江仁和一户书香门第。
图片
他自幼博览群书并精于书画,是当时浙派的“顶流”。他曾中举人,但无意于仕途,于是不再科考,而是专精于翰墨丹青。据史籍记载,乾嘉道年间江南地区的名胜碑版、名流巨富的记文墓志,几乎都出自他手。
图片
乾隆在位六十年庆典之际,浙江巡抚遍寻珍宝进献,他找到高垲,让他写一幅书法一并上呈皇帝。没想到,乾隆对那些古玩玉器不感兴趣,唯独钟爱高垲这幅字,并嘱咐嘉庆好生保存,平日勤加临摹,此作就是《滕王阁序》,直到建国后故宫才将它公开展出。
图片
很快,高垲楷书因为太美而被秘藏的消息传到了江南,人们纷纷找他求字,《滕王阁序》也就成了他书写次数最多的题材。道光年间,高垲书艺已然炉火纯青,他于1826年写下了最后一件《滕王阁序》。此时的他“人书俱老”、洗尽铅华,字字登峰造极。
图片
高垲楷书取法于褚遂良、欧阳询、李邕诸家,用笔精谨而富有灵气,完全不似当时盛行的“馆阁体”。先空中取势,再敛锋起笔,笔尖落纸后衄挫、调锋处理自然,动作非常丰富,行笔中侧锋并用,笔画遒劲婀娜,楷中带有行书笔意,颇为灵巧活泼。
图片
《滕王阁序》结字舒展、略带欹侧,重心稳实,字迹大小较为一致,用墨浓淡均匀,气韵雅致超然。纵观此帖,笔画结字章法墨法无可挑剔,将褚楷之清劲、欧楷之森严、颜筋柳骨与赵楷之妍美充分融合,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上佳之选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将高垲《滕王阁序》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,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,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